吉林医学

基础研究

  • MiR-135b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窦丽珍;潘文亚;黎海南;陆伟;

    目的:探讨miR-135b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就诊且经病理检查的NPC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NPC组织及癌旁组织,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表达情况,分析miR-135b与NPC临床特征表现。结果:癌旁组织中miR-135b表达情况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与低、中分化miR-135b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分期中miR-135b表达情况高于Ⅰ~Ⅱ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miR-135b表达情况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35b与NPC病理结果、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NPC患者中miR-135b在疾病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中存在着表达异常,为引起NPC发生危险因素,为临床后续NPC早期诊断分子标记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6期 v.46 1271-1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多孔块状牛骨材料促进兔颅骨垂直骨生长的效果

    李瑞飘;孟庆梅;郭方兴;王稚英;

    目的:分析多孔块状牛骨材料对兔颅骨垂直骨生长的效果。方法:选择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将多孔块状牛骨材料、无孔块状牛骨材料及空白组植入兔颅骨,植入后10周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分析。结果:各组垂直骨高度均恢复良好,牛骨块与兔颅骨结合稳定。组织学观察显示多孔块状牛骨移植材料内有大量成骨细胞及新的编织骨生成,各组均无免疫排斥反应。多孔块状牛骨移植材料新骨形成率与无孔块状牛骨移植材料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块状多孔牛骨材料具有良好骨传导及骨诱导性,骨形成良好。

    2025年06期 v.46 1274-1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GEO数据库生信分析探索钙调蛋白结合蛋白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与预后价值

    吴友秦;庄燕燕;王文彬;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钙调蛋白结合蛋白1基因(CALD1)的表达变化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GEO数据库筛选GSE113255、GSE15459数据集作为数据分析来源,分析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CALD1基因表达的差异,比较不同CALD1基因表达水平胃癌患者的总生存结局,探索CALD1基因表达的预后价值。结果:正常组织CALD1基因表达值为318~3 621,平均1 572.80±972.24,而癌组织表达值584~62 010,平均10 152.12±8 26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肿瘤分期CALD1基因中位表达值分别为11.52(3.02,93.71)、17.42(6.96,83.32)、22.69(4.70,109.26)、28.31(2.27,93.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 χ~2=10.405,P=0.015)。CALD1基因低表达组胃癌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24个月,高表达组为2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风险比HR=2.76,95%CI(1.79~4.25),P<0.001]。结论:CALD1基因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CALD1基因高表达是胃癌总生存预后不良的因素。

    2025年06期 v.46 1277-1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医托法对糖尿病溃疡大鼠创面炎性反应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曹颖;宋华隆;岳莹;刘芳;甘永康;贾婧;郝文立;

    目的:探究中药托法对糖尿病溃疡(DU)大鼠创面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透托组、补托组和透托+补托组,每组6只。模型组不予药物干预,透托组、补托组和透托+补托组分别给予药物干预。观察小鼠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率、创面病理情况、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果:透托组、补托组和透托+补托组大鼠溃疡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透托组、补托组和透托+补托组炎性反应较轻,新生血管数量明显增加,创面中细胞排列紧密,创面基质形成丰富胶原纤维,创面表皮组织恢复佳;透托组、补托组和透托+补托组大鼠溃疡创面组织iNOS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中医托法可能通过减轻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促进DU愈合。

    2025年06期 v.46 1280-1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临床研究

  • 重症医学科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危险因素

    郑远海;柴婷婷;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80例感染患者,根据诊断分为IFD组及非IFD组,对患者相应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长>7 d、存在侵入性操作、既往使用激素、住院时间>4 d、存在静脉置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医学科合并IFD患者中感染的主要部位是肺部(80%),其中45%为白色念珠菌。结论:重症医学科合并IFD患者中肺部为主要感染部位,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中抗生素使用时长>7 d、存在侵入性操作、既往使用激素、住院时间>4 d、存在静脉置管是重症医学科发生IFD的高危因素。

    2025年06期 v.46 1283-1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血小板分布宽度联合脂蛋白a用于老年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出血事件管理的效果

    张颖;罗潇;陈玲;柳万千;余彬;周启保;

    目的:探索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脂蛋白a[Lp(a)]在老年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出血事件的预测管理价值。方法:选取124例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且随访数据完整的老年患者,根据随访6个月过程中是否发生出血事件分为合并出血事件组和未合并出血事件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合并用药、血液学检查、彩超检查等一般资料,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出血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是否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否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否使用他汀类药物、凝血酶时间、PDW、Lp(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Lp(a)是华法林抗凝过程中发生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PDW诊断华法林抗凝出血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95%CI:0.613~0.80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6和0.580,约登指数为0.386,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16.45%。Lp(a)诊断华法林抗凝出血事件的AUC为0.767(95%CI:0.661~0.87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78和0.443,约登指数为0.221,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11.05 mg/dl。PDW联合Lp(a)诊断华法林抗凝出血事件的AUC为0.800(95%CI:0.710~0.88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39和0.886,约登指数为0.525,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0.292。结论:PDW联合Lp(a)用于老年患者华法林抗凝过程中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的预测诊断价值良好。

    2025年06期 v.46 1286-1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白细胞介素-25、免疫球蛋白E对变应性鼻炎的影响

    樊华;郝剑;李飞宇;张妮妮;贺莉娜;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5(IL-25)、免疫球蛋白E(IgE)对变应性鼻炎(AR)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AR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三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R患者血清中IL-25、IgE水平浓度,并判断其与AR的相关程度。所得数据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皮尔森(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gE、IL-25预测AR病情严重程度的效能。结果:轻度组与中度组IgE、IL-25水平浓度均低于重度组(P<0.05),且轻度组IgE、IL-25水平浓度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患者IL-25水平浓度与AR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VAS评分)呈正相关(r=0.359,P<0.05),IgE与VAS评分有相关性(r=0.213,P<0.05),IL-25与IgE水平浓度呈正相关(r=0.61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gE、IL-25反映AR患者轻中度组与重度组病情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5、0.713。结论:AR患者血清中IL-25、IgE与AR的进展有关,可作为AR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检测指标。

    2025年06期 v.46 1291-1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穴位按摩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效Meta分析

    司雨朦;杜静;郝书婕;余红;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穴位按摩对产后尿潴留(PUR)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穴位按摩治疗PUR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3年10月8日。选取2名接受过系统培训的研究人员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严格筛选、提取和质量评价。并借助RevMan 5.4工具作Meta分析。结果:共获取13篇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包括1 7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采用穴位按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PUR[MD=11.36,95%CI(6.58~19.63),P<0.000 01],减少膀胱残余尿量[MD=-85.40,95%CI(-151.35~-19.46),P=0.01],缩短首次排尿时间[MD=-33.13,95%CI(-49.26~-17.00),P<0.000 1],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MD=0.14,95%CI(0.04~0.56),P=0.005)。结论:穴位按摩对PUR有改善作用,但所纳入研究的数量、质量受限,未来应大力推进更多高质量、大数据、多中心的RCT研究作进一步验证。

    2025年06期 v.46 1294-1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医药治疗青年高血压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分析

    王艺臻;商行;刘蕾;史会京;杨天奕宁;崔英子;郭家娟;

    目的:对过去7年与对青年高血压进行中医药治疗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中结局指标的应用情况进行系统评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相关核心结局指标集奠定基础。方法:选择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资源库进行文献检索,依据循证筛选标准系统纳入中医药干预青年高血压的RCT研究,运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体系完成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通过纳入-排除双维决策模型筛选,最终锁定15项符合方法学规范的RCT研究,其涉及的67个疗效评价指标经系统归类可分为5类结局指标,采用频次最高的5个结局指标为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醛固酮。结论:该研究为中医药特色核心结果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推动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临床评价体系。

    2025年06期 v.46 1299-1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体脂率对成功置入喉罩时丙泊酚EC50的影响

    李集源;刘健欣;张奕文;

    目的:探讨体脂率对成功置入喉罩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麻醉科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65例,根据体脂率分为A组[男性体脂率<25%或女性体脂率<35%]32例和B组[男性体脂率≥25%或女性体脂率≥35%]33例。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采用效应室浓度靶控输注丙泊酚,两组丙泊酚初始效应室靶浓度均为5.0μg/ml。记录喉罩是否成功置入。根据Dixon and Massey序贯分配试验法决定下一病例的效应室浓度,相邻靶浓度差值为0.5μg/ml。通过Probit回归分析,计算两组患者成功置入喉罩丙泊酚EC50值。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喉罩置入时(T1)和喉罩置入后(T2)3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并记录每一位患者喉罩置入的成功或失败时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结果:成功置入喉罩时,A组的EC50是4.50μg/ml(95%CI 3.21~5.28μg/ml)。B组的EC50是5.69μg/ml(95%CI 5.31~6.11μg/ml)。两组患者的EC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T0的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的MAP、HR均比T0时刻的相应监测指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两组MAP、HR均有下降,与T0时刻的相应监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_2组间比较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脂率与喉罩成功置入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密切相关,随着体脂率增加,喉罩成功置入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随之增加。

    2025年06期 v.46 1304-1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振动呼气正压排痰Acapella Duet对小儿肺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杜志伟;王路;陈艳;胡湘;

    目的:探讨应用振动呼气正压排痰Acapella Duet对小儿肺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的小儿肺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呼吸训练及排痰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振动呼气正压排痰Acapella duet装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患儿住院时间、前3 d排痰量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每分钟最大通气(MVV)、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正常预计值百分比(FVE1%)、呼气峰流速(PEF)及照顾者心理负担(ZBI)]。结果:干预组患儿湿啰音消失时间、患儿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前3 d排痰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MVV、FVE1%、PEF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家属ZB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振动呼气正压排痰Acapella Duet对小儿肺炎患者疗效显著,有助于患儿加快康复,提高肺功能,减轻家属心理负担。

    2025年06期 v.46 1307-1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不同病理特征的关系

    缪卡莉;李成贻;阮舒健;

    探究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及不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拟行NAC的Her2乳腺癌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NAC疗效将其分为病理完全缓解(pCR)组(n=28)与非pCR组(n=54),按照不同病理特征分为Her2阳性组(n=25)与Her2阴性组(n=57)。全部患者行NAC前、后均行MRI-DWI检查,观察并记录各组ADC值,并分析肿瘤体积与ADC值的关系。结果:pCR组化疗后肿瘤体积小于非pCR组,肿瘤体积减少值高于非p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组化疗后肿瘤体积大于Her2阴性组,肿瘤体积减少值低于非p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组化疗后ADC值及ADC值增加值高于非p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组化疗后ADC值及ADC值增加值低于非pCR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ADC值与肿瘤体积呈负相关,与瘤体积减少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MRI-DWI ADC值与乳腺癌患者肿瘤体积变化明显相关,ADC值对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及不同病理特征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2025年06期 v.46 1310-1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内镜联合黏膜下注射对消化道黏膜层病变及黏膜下肿物的评估研究

    黄锦文;邱嘉华;胡先福;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联合黏膜下注射对消化道黏膜层病变及黏膜下肿物的评估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诊疗的消化道黏膜层病变及黏膜下肿物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单纯超声内镜检查(对照组)、超声内镜联合黏膜下注射检查(观察组)。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消化道黏膜层病变及不同性质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准确率,同时分析超声内镜联合黏膜下注液下不同性质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特征和消化道黏膜层病变超声改变特征。结果:观察组黏膜层病变、黏膜肌层病变及黏膜下层病变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良性黏膜下肿物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性黏膜下准确率比较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联合黏膜下注射检查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发现,恶性间质瘤回声均匀、边界清晰概率显著低于良性间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与恶性起源层次概率比较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注液后消化道黏膜层各种病变部位病灶回声不均匀,部分病变可能出现混合性回声。结论:应用超声内镜联合黏膜下注液检查消化道黏膜层病变及黏膜下肿物可获得更为理想的诊断效果,详细观察不同性质黏膜下肿物超声特征,准确率升高,且回声改变特点明显,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5年06期 v.46 1313-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

    李晓斐;甘琨生;房照;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四肢骨折患者13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采用传统手术,研究组65例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骨组织恢复情况、围术期手术方案应用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康复效果。结果:术后研究组骨组织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围术期手术治疗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整体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患者使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不仅骨组织恢复好,术后恢复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加快整体康复。

    2025年06期 v.46 1316-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乳腺导管内癌的钼靶X线表现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林乐真;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钼靶X线表现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9月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DCIS患者,入组患者均接受钼靶X线检查,分析钼靶X线表现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73例DCIS患者中,表现为可见单纯钙化的患者14例(19.18%),可见单纯结构紊乱患者6例(8.22%),可见单纯肿块患者23例(31.50%),可见肿块伴钙化患者15例(20.55%),可见非对称性致密患者7例(9.59%),8例(10.96%)患者钼靶X线表现无阳性征象;高级别DCIS的肿块及钙化、结构紊乱的检出率高于低中级别DCI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患者肿块及钙化检出率高于ER/PR阴性患者,结构紊乱的检出率低于ER/PR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临床病理参数的非对称性致密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IS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表现出不同的钼靶X线表现,且X线表现与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2025年06期 v.46 1319-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危非瓣膜型房颤合并重度颅内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不同抗栓方案比较

    农媛;李欣明;谭衍;黄日玲;杨吉;

    目的:分析高危非瓣膜型房颤合并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不同抗栓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危非瓣膜型房颤合并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按抗栓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21)、对照组1(n=22)、对照组2(n=20),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4 d,后改为利伐沙班长期抗凝治疗;对照组1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90 d,此后改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长期单抗治疗;对照组2贵港市人民医院予利伐沙班长期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三组功能独立率及终点临床事件(出血事件、全因死亡、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2 12个月时的功能独立率均高于对照组1,而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对照组2的死亡率则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1;但三组患者12个月时的功能独立率、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非瓣膜型房颤合并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采用短期双联抗板继之长期抗凝的方案与单纯抗血小板治疗及单纯抗凝治疗比较,未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下一步应增加研究样本及延长随访期。

    2025年06期 v.46 1321-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MC联合互联网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焦晓莉;时杜娟;

    目的:探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联合互联网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400例,依照患者自愿参与管理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和观察组,传统组198例采用糖尿病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202例在传统组基础上出院后采用MMC联合互联网防治管控一体化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血糖水平、自我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基础知识、运动知识、饮食知识及并发症知识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与传统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更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干预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与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MMC联合互联网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干预效果显著,提升其相关知识水平,对于患者日常自我管理大有裨益,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2025年06期 v.46 1324-1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尿道前列腺铥激光剜除术与等离子剜除术治疗中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比较

    胡敬祖;王婵;陈晓波;董自强;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铥激光剜除术(ThuLEP)与等离子剜除术(PKEP)治疗中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和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22年8月~2023年6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2例中小腺体(30~60 ml)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haLEP组40例,PKEP组42例。比较两组资料术前一般基线特征、围术期指标变化、不良事件、术后短期内的效果及并发症。结果:ThuLEP组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水平高于PKEP组,留置导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PKEP组,剜除组织重量低于PK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ThuLEP有3例术中止血困难需用等离子止血,其中1例同时发生包膜穿孔进而发生水中毒;ThuLEP术后1例继发出血用等离子止血。两组患者术后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较术前改善,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ThuLEP组发生尿失禁低于PKEP组,1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尿失禁均治愈。术后6个月膀胱颈挛缩PKEP组高于ThuLEP组。结论:与PKEP相比,ThuLEP在治疗中小腺体BPH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短暂尿失禁、膀胱颈挛缩发生率更低,显示出未来良好的应用情景,但存在手术时间会延长及相对潜在的出血等不足,两种技术均有很好的安全性和疗效。

    2025年06期 v.46 1327-1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术中麻醉方式对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麻醉效果、呼吸循环及术中配合度的影响

    宋琼远;刘红艳;王延丽;柳欲晓;

    目的:探究术中不同麻醉方式对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麻醉效果、呼吸循环及术中配合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收治的102例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表面麻醉,观察组采取表面麻醉联合前房麻醉。评价两组麻醉效果、呼吸循环[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气道峰压(Ppeak)]、不同时间点痛觉感受(VAPS)评分变化、术中患者配合度、术眼制动效果、术后角膜水肿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0 min、术中20 min、术毕时观察组PaCO_2、Ppeak水平低于对照组,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0 min、术中20 min、术毕时、术后1 h观察组VAP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制动效果(眼睑挤压、眼球运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角膜水肿程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面麻醉与表面麻醉结合1%利多卡因前房麻醉均是安全、有效麻醉方式,但在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中联合麻醉效果更优,有望成为白内障手术患者常规麻醉方式。

    2025年06期 v.46 1331-1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T血管造影指导成人冠状动脉瘘影像特征判断和诊疗的价值

    徐波;马家慧;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CTA)指导成人冠状动脉瘘(CAF)影像特征判断和诊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上锦医院就诊的61例疑似CAF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A检查,以手术或冠状动脉造影(CA)为金标准,对CTA对于CAF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观察患者瘘口位置、瘘血管形态等,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CTA检查结果显示,61例患者中46例为CAF,其余16例非CAF。以手术或CA为金标准,CTA诊断CAF的敏感度为93.62%、特异度为85.71%、准确率为91.80%、阳性预测值为95.65%、阴性预测值为80.00%、kappa值为0.774;经CTA诊断为CAF的46例CAF患者中肺动脉瘘、右室流出道瘘、左心室瘘、左心房瘘、冠状静脉窦瘘分别为36例、2例、3例、2例、3例;CAF起源左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分别为27例、15例、4例,其中左前降支1例,左回旋支5例;46例患者中38例心脏表面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瘘管明显增粗呈“蚯蚓状”(其中25例患者伴动脉瘤,13例不伴动脉瘤);8例呈管状扩张,无明显迂曲;46例患者中28例瘘口处肺动脉干或心腔内可见束状喷射样对比剂影,呈“喷射征”,13例呈“烟雾征”,另外5例呈“等密度征”。结论:CTA在CAF中的诊断效能佳,蚯蚓状扩张伴动脉瘤、瘘口处呈喷射征为CTA诊断CAF的特征性表现,临床可采用CTA对CAF进行诊断,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025年06期 v.46 1335-1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K5/6、CD34、EGFR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杨蔡江;

    目的:分析细胞角蛋白5/6(CK5/6)、CD3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南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该院进行手术切除病理组织,获取癌组织、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法对癌组织、癌旁组织中CK5/6、CD34、EGFR阳性表达率进行检测,分析CK5/6、CD34、EGFR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CK5/6、CD34、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CK5/6、CD34、EGFR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位置、病理类型无关(P>0.05);肿瘤直径≥2 cm、组织分级为Ⅲ级、分子分型为Luminal B、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期患者CK5/6、CD34、EGFR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预后不良患者CK5/6、CD34、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K5/6、CD34、EGFR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组织分级、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直径、组织分级、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K5/6、CD34、EGFR为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CK5/6、CD34、EGFR阳性表达率较高,且CK5/6、CD34、EGF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为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2025年06期 v.46 1337-1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3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临床特征与影响因素

    徐合平;陆韦;肖宇;戴愉;

    目的:探讨1~3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童神经科发育评估室因语言发育迟缓为主症而就诊的1~3岁患儿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患儿的一般资料,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DS)对患儿发育水平进行评估。结果:(1)语言发育迟缓患儿随年龄的增长全面发育迟缓占比也在不断地上升,1~岁组、2~岁组、3~岁组患儿在全面发育迟缓中占比分别为18.75%、29.41%、42.50%。(2)伴随着患儿的年龄增长,全面发育中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均显示在不断地下降(P<0.05)。(3)1~3岁幼儿语言发育迟缓与患儿出生是否高危、主要抚养人、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主要教养方式、母亲陪伴时间、父亲陪伴时间及使用电子产品时间有关(P<0.05)。(4)其中主要监护人为外祖父、母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母亲陪伴时间<0.5 h、父亲陪伴时间<0.5 h/d及媒体暴露时间>2 h/d均为影响1~3岁幼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结论:1~3岁幼儿的语言发育迟缓与幼儿母亲的文化程度、患儿的主要监护人、父母对患儿的陪伴时间及患儿每天电子产品暴露时间等因素有关。从临床角度,应从对家长进行教育训练、降低幼儿接触电子屏的时间等方面进行防治。

    2025年06期 v.46 1341-1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输尿管软镜对肾及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张晓会;

    目的:探究FURS对肾及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肾及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7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治疗,研究组采用输尿管软镜治疗。评估两组围术期指标、肾功能、并发症、治愈率与结石清除率、应激反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下床活动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血清肌酐(Cr)、胱抑素(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尿肾脏损伤分子(KI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治愈率、一次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糖(BG)、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输尿管软镜与经皮肾镜治疗肾及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效果相当,但采用输尿管软镜治疗可加速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应激反应程度及肾功能损伤。

    2025年06期 v.46 1345-1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种肿瘤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周艺燕;王冰斌;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和4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的临床资料,同期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CA199、AFP和PIVKA-Ⅱ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三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肝癌组患者CA199、AFP和PIVKA-Ⅱ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患者CA199、AFP和PIVKA-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99、AFP和PIVKA-Ⅱ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CA199、AFP和PIVKA-Ⅱ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可出现CA199、AFP和PIVKA-Ⅱ的高表达,三者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2025年06期 v.46 1348-1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接触性出血患者宫颈癌发生的预测模型构建及效能验证研究

    胡芳;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接触性出血患者宫颈癌发生的预测模型,并对其效能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武夷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接触性出血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合并宫颈癌情况进行分组,分成宫颈癌组(n=49)和非宫颈癌组(n=131)。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年龄、体重等)、接触性出血情况(出血时间、子宫内膜厚度等)、性生活情况(性生活开始年龄、性伴侣情况等)、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情况等)、合并症(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孕次、HPV感染情况等。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触性出血时间、性生活开始年龄、感染HPV、多个性伴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OR值均大于1。接触性出血患者宫颈癌发生的预测模型:P=1/[1+exp(59.311-1.165X_1-1.817X_2-2.080X_3-2.029X_4)];Hosmer and 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5.022,P=0.75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952,95%CI为0.911~0.994。结论:接触性出血时间增长、性生活开始年龄较早、感染HPV、多个性伴侣是接触性出血患者发生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接触性出血患者宫颈癌发生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能够指导临床实践进行早期的干预预防和精准治疗。

    2025年06期 v.46 1351-1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检测血清Hcy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丁子丹;

    目的:探究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的110例CKD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45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5期(CKD1~5),比较不同分期CKD患者Hcy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病率。比较HHcy组(Hcy>15μmol/L)与Hcy正常组(Hcy≤15μmol/L)之间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Hcy与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和eGFR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Hcy与肾功能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分析Hcy、Cysc、Scr联合检测对诊断CKD的价值。结果:随着CKD分期增加,CKD1~4期患者Hcy水平及HHcy患病率均逐渐增加。HHcy组BUN、Scr、Cysc、β2-MG明显高于正常Hcy组,而eGFR明显低于正常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cy和SCr、BUN、β2-MG、Cysc呈正相关(P=0.000 3、P<0.000 1、P=0.000 2、P<0.000 1),而Hcy和eGFR呈负相关(P=0.002 6)。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Hcy组相对于正常Hcy组,发生肾功能下降的风险增加(OR=5.17,95%CI为1.41~18.90,P=0.013)。Scr、Cysc分别与Hcy联合检测临床诊断效能优于Scr、Cysc单项检测指标。结论:在CKD患者中,Hcy是肾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Scr、Cysc分别与Hcy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诊断肾损害的灵敏度。加入Hcy检测,对于临床早期诊断以及后续治疗CKD是非常必要的。

    2025年06期 v.46 1354-1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2型糖尿病与射血分数下降型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的相关性

    陶俊衡;吴亚楠;王红;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与射血分数下降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的HFrEF患者34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T2DM将其分组,进一步应用倾向性得分匹配降低合并疾病混杂因素,成功匹配93例,比较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心脏结构功能差异,分析血糖水平、早期肾损伤指标等与心脏结构功能的相关性。结果:HFrEF+T2DM组硝酸酯类药物和他汀类药物使用率较高;空腹血糖(FBG)、血清果糖胺(FMN)、糖化血红蛋白(HbA1c)、抗碱血红蛋白(HbF)、尿微量白蛋白(MAU)、尿微量总蛋白/肌酐比(UPC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UACR)较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二尖瓣环舒张早期最大速度(MVA e)、左心室质量(LVM)均较小;三尖瓣反流速度(TR)、左室舒张早期血流速度(MV E)、左室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最大速度比值(E/e)、相对室壁厚度(RWT)均较大。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三酰甘油(TG)与主动脉升部内径(Ao-asc)、左房内径(LA)正相关,FBG与右室内径(RV)、右室流出道内径(RVOT)负相关;FMN与主动脉根部内径(Ao)、LA、RVOT、室间隔厚度(IVS)、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MV A负相关,与右房内径(RA)、右室内径(RV)正相关;HbA1c与RA、RVOT负相关,与Ao、IVS正相关;UACR与RV正相关。结论:HFrEF合并T2DM患者LVEDD和LVEDV较小,LVM较低,RWT较厚,心脏向心性肥厚改变和舒张功能减退,这些改变可能与血糖升高以及血脂代谢紊乱有关。

    2025年06期 v.46 1358-1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肌筋膜手法松解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

    黄文红;

    目的:探讨肌筋膜手法松解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6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盆底肌治疗联合电刺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筋膜手法松解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肌纤维收缩情况、盆底功能和控尿能力、盆底肌电位恢复情况、治疗后盆底综合肌力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ⅡA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ⅡB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较治疗前均有所增高,且研究组变化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CI-Q-SF评分、PFDI-20评分及PFIQ-7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变化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症状初次缓解治疗次数、盆底表面肌电值恢复治疗次数、症状完全缓解治疗次数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盆底综合肌力为Ⅳ级、Ⅴ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筋膜手法松解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能有效促进患者盆底功能和控尿能力恢复,优化盆底综合肌力,改善肌纤维收缩情况,临床疗效显著。

    2025年06期 v.46 1362-1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持续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对脓毒血症的效果及对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雷伟健;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治疗期间联合应用持续血液滤过(CVVH)、血液灌流(HP)的效果及对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确诊为脓毒血症的70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入组对象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HP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CVVH、HP,对比治疗效果,评估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肾功能水平、凝血功能。结果:对比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参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43%,与对照组的31.4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水平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肾功能评估指标数值均降低,且观察组偏低,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评估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案实施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凝血功能改善效果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者治疗期间联合应用CVVH、HP对改善患者肾功能、凝血功能具有显著效果,有利于减轻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安全性较高。

    2025年06期 v.46 1365-1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全血RDW、MLR及HCT联合CEA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赵雨花;孙文璐;周建宇;朱小飞;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及红细胞压积(HCT)联合癌胚抗原(CEA)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的11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116例健康检查人群(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血常规、CEA等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DW、MLR、HCT及CEA单独或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并进一步分析这4项指标和胃癌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RDW、MLR、CEA均高于对照组,HC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RDW、HCT与肿瘤最大直径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MLR、HCT及CEA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HCT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性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LR与肿瘤病理类型有关(P<0.05)。RDW、MLR、HCT、CEA单独及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5、0.729、0.879、0.732、0.966,灵敏度分别为82.0%、46.1%、74.3%、61.8%、84.3%,特异性分别为85.9%、97.8%、94.0%、77.2%、95.7%。结论:外周血RDW、MLR、HCT及CEA能够帮助鉴别健康人群与胃癌患者,RDW、MLR、HCT及CEA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更有临床意义。

    2025年06期 v.46 1368-1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皮下免疫疗法辅助治疗对儿童变异性鼻炎伴咳嗽变异性哮喘sPD-L1、sIgG4水平的影响

    陈志诚;

    目的:探讨皮下免疫疗法(SCIT)辅助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AR)伴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的效果及对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sPD-L1)、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sIgG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黄石市阳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AR伴CVA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使用SCIT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sPD-L1及sIgG4水平、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鼻部症状总分(TNSS)、日间咳嗽症状评分(DCSS)、夜间咳嗽症状评分(NCS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PD-L1、slgG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IL)-27、干扰素-γ(INF-γ)高于对照组,IL-3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IT辅助治疗AR伴CVA,能够改善患儿的鼻炎及咳嗽症状,提高SPD-L1、sIgG4水平,减轻炎性反应。

    2025年06期 v.46 1371-1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微创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唐兴平;孙强;陈县勇;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实施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黔南州中医医院脑病收治的60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与观察组(实施微创钻孔引流术)各30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治疗后血肿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NIHSS评分、ADL评分、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HICH患者实施微创钻孔引流术临床疗效显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血肿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增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具备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安全性。

    2025年06期 v.46 1374-1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宫颈扩张球囊联合人工破膜对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结局的影响

    阮钰;赵胡英;庄婉凝;

    目的:研究宫颈扩张球囊联合人工破膜对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足月妊娠期高血压和轻度子痫前期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人工破膜组(n=99)和催产素组(n=48),所有患者均行宫颈球囊扩张术,人工破膜组行人工破膜后观察30 min,未临产者予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催产素组直接予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记录两组产妇诱导至分娩间隔及12 h阴道分娩率、总产程时间、围产儿结局及妊娠结局。结果:人工破膜组12 h阴道分娩率、自然分娩率高于催产素组(P<0.05),诱导至分娩间隔时间、总产程时间、引产失败率低于催产素组(P<0.05);人工破膜组与催产素组产后出血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使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人工破膜引产可明显缩短引产时间,降低剖宫产率,且不增加母儿不良结局。

    2025年06期 v.46 1377-1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广东省罗定地区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研究

    梁晓利;林秋平;黄丽君;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在广东省罗定地区脑梗死患者中的多态性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1月在罗定市人民医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40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熔解曲线法对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统计基因型,等位基因及代谢表型的分布频率,分析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结果:409例脑梗死患者中共检测出7种基因型,分别是*1/*1(43.52%)、*1/*17(0.49%)、*1/*2(35.21%)、*1/*3(8.80%)、*2/*17(0.98%)、*2/*2(7.82%)、*2/*3(3.18%)。等位基因*1、*2、*3、*17的分布频率分别是65.77%、27.51%、5.99%、0.74%。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和超快代谢型的分布频率分别是43.52%、44.99%、11.00%、0.49%。不同性别、年龄的脑梗死患者的等位基因以及代谢表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定地区CYP2C19基因代谢表型分布与除潮汕地区外的广州、佛山、东莞、河源、呼和浩特等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东省罗定地区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具有多态性,建议临床先对脑梗死患者和开展CYP2C19基因检测,根据不同基因型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以实施精准治疗。

    2025年06期 v.46 1380-1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合G1/S-Cy ClinD1、EGFR、miR-124水平检测在宫颈疾病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余燕;徐玲;姜瑶瑶;邓进;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合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微小RNA-124(miR-124)水平检测在宫颈疾病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阴道镜宫颈活检的妇女17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宫颈组织样本,检测Cyclin D1 mRNA、EGFR mRNA、miR-124表达水平,以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阴道镜宫颈活检与Cyclin D1 mRNA、EGFR mRNA、miR-124表达水平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179例患者阴道镜活检诊断符合率为59.78%,其中宫颈癌(CC)诊断符合率最高(77.46%),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的诊断符合率最低(37.93%)。CC组Cyclin D1 mRNA表达高于CIN组和慢性炎性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EGFR mRNA表达高于CIN组和慢性炎性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miR-124表达低于CIN组和慢性炎性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124诊断宫颈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7(P<0.05),截断值为0.128。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联合Cyclin D1 mRNA、EGFR mRNA、miR-124表达水平检测宫颈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89.22%,灵敏度为90.00%、特异性为88.51%,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阴道镜宫颈活检联合Cyclin D1 mRNA、EGFR mRNA、miR-124表达水平对宫颈病变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检测。

    2025年06期 v.46 1384-1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直肠黏膜切除肌层折叠缝合术对Ⅱ~Ⅲ度直肠脱垂患者肛门括约功能及排便能力的影响

    许志杰;

    目的:探究直肠黏膜切除肌层折叠缝合术(Delorme)对Ⅱ~Ⅲ度直肠脱垂(RP)患者肛门括约功能及排便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83例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Ⅱ~Ⅲ度RP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9,直肠黏膜环切术(PPH)]与观察组(n=44,Delorme手术),检测并评估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肛门功能、排便能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对象直肠感觉阈值、最大耐受量、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以及肛管静息压(A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肛门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研究对象排便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后,观察组排便功能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Ⅱ~Ⅲ度RP患者采用Delorme手术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肛门括约功能,进而提高排便能力。

    2025年06期 v.46 1388-1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读者·作者·编者

  • 医学论文中讨论内容的写法

    <正>讨论是结果的逻辑延伸,是从理论上对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的分析与综合,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来丰富和提高对实验结果的认识,为文章的结论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同时对研究中的例外和相反结果亦应解释和说明,提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设想。讨论要从以下方面撰写:(1)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概况在观点和结论上与本文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以说明本文研究结果的价值和意义;(2)对各项研究指标和实验结果的误差、阴性、阳性以及一些新现象加以说明和解释;(3)实验结果需要在原理上进一步分析和判断,并预见某种可能性:(4)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能说明和支持本文的观点的结果;(5)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有待解决之处。

    2025年06期 v.46 1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写作百科

    <正>文中标题的层次:文内层次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编号。一般不超过4级。第一级标题1;第二级标题1.1;第三级标题1.1.1;第四级标题1.1.1.1。编号一律左顶格写,无编号段落开头可空2格。

    2025年06期 v.46 1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临床用药研究

  • 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效果

    李娟;温洁;胡萍;蔡勤华;徐佳;

    目的:探究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宫颈HP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给药治疗)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宫颈HPV转阴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比值、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阴部瘙痒、白带异常、神疲乏力、气短自汗积分、CD8~+均明显降低,CD3~+、CD4~+、CD4~+/CD8~+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V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HPV感染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中医证候,提高患者HPV转阴率及免疫功能。

    2025年06期 v.46 1391-1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所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诱导痰液炎性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曾涛;徐雅琴;周雄;

    目的:探究支原体肺炎(MP)所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乙酰半胱氨酸(NAC)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宜春市人民医院2021年8月~2023年6月收治的130例支原体肺炎所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阿奇霉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NAC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临床症状、治疗前后诱导痰液炎性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诱导痰液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免疫蛋白指标IgM、IgA、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所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NAC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可有效提升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下调诱导痰液炎性细胞因子,并改善其免疫功能,疗效显著。

    2025年06期 v.46 1395-1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双嘧达莫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及对BDNF、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

    曹楠楠;

    目的:探究双嘧达莫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效果及对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98例V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吡拉西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嘧达莫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时长为12周。比较两组疗效、BDNF、HIF-1α、VEGF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DNF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HIF-1α、VEGF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嘧达莫联合吡拉西坦治疗VD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BDNF水平,并控制HIF-1α、VEGF水平升高。

    2025年06期 v.46 1398-1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核黄素治疗胃癌化疗消化道黏膜炎及对血清DAO、LPS、DLA水平的影响

    谢亚琼;张成;朱本发;张游;

    目的:探究对胃癌化疗消化道黏膜炎患者实施核黄素治疗对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内毒素(LPS)水平、D乳酸(DL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监利市人民医院肿瘤科61例胃癌化疗消化道黏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接受谷氨酰胺颗粒治疗;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核黄素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IL)-1β(IL-1β)水平、IL-6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NF-α、IL-1β、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TNF-α水平、IL-1β水平、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DAO、LPS、DL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AO水平、LPS水平、DL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DAO、LPS、DL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化疗消化道黏膜炎患者实施核黄素治疗可以减轻其炎性反应,调节肠道菌群水平,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2025年06期 v.46 1400-1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达格列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

    黎秦晋;张海燕;

    目的:探究达格列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镇江市仁济医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厄贝沙坦,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糖、血压、血脂、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舒张压、收缩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肌酐、血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4,P=0.02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1,P=0.356)。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达格列净与厄贝沙坦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糖、血压、血脂,保护其肾脏,用药安全性高。

    2025年06期 v.46 1403-1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体血清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王秀春;蔡卫国;郑通美;陈泽霖;

    目的:探析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应用自体血清+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泉州市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88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随机均分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上加入自体血清。比较两组干眼症评分、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及眼表功指标能。结果:两组治疗前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干眼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细胞炎性因子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眼表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泪液分泌距离(SIT)、泪膜破裂时间(BUT)、中央泪河高度(TMH)水平较对照组高,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清结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于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而言,是首选的高效治疗方法,患者眼表功能明显恢复,其眼部症状有所减轻,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

    2025年06期 v.46 1406-1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止痛如神汤联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疗效

    王慧敏;王雅娴;王业皇;张国栋;陈荣;

    目的:探讨止痛如神汤联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肛肠科2022年3月~2023年8月就诊符合气滞血瘀型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编号制成密封的信封形式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及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1给予止痛如神汤治疗,对照组2行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止痛如神汤联合针刺治疗;7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肛门直肠测压值、盆底肌电参数变化,以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生存质量变化。评估三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1的63.33%、对照组2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VAS疼痛评分、肛门直肠测压值均较治疗前下降,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较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疼痛评分、肛门直肠测压值均低于对照组1及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盆底肌平均波幅、中值频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1及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出现。结论:止痛如神汤联合针刺治疗在改善气滞血瘀型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方面优势明显,可有效减轻肛门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2025年06期 v.46 1409-1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预防低中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

    范康武;胡伷;王培龙;杨宁强;段建敏;

    目的:研究经膀胱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在预防低中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兰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17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87例NMIBC患者。根据灌注方法分为观察组,采用铜绿假单胞菌(PA)注射液灌注,共90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灌注,共97例。对比分析两组复发率、累积无复发生存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组累积无复发生存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1年和2年两组的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膀胱刺激征和尿道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如血尿、排尿困难等并发症两组相似(P>0.05)。结论:膀胱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预防低中危NMIBC术后复发,疗效与常规药物吉西他滨相似,可能有降低肿瘤复发的作用,且并发症相对更少,耐受性可能更优。

    2025年06期 v.46 1412-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通宣理肺片联合头孢克肟治疗老年肺炎的疗效

    高攀;赵启亮;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患者采用通宣理肺片联合头孢克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收治的400例老年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予以头孢克肟治疗,观察组予以通宣理肺片联合头孢克肟治疗,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炎性因子、肺功能、氧合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时,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最高呼气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宣理肺片联合头孢克肟治疗老年肺炎患者疗效显著,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反应因子水平,且可改善肺功能及氧合功能,未增加不良反应。

    2025年06期 v.46 1415-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出血风险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邓强;

    目的:探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出血风险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进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检测资料、凝血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华法林治疗后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厚时间(PT)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Ⅱ表达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NR、FIB、D-二聚体、APTT、PT、凝血酶时间(TT)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Ⅱ、INR、FIB、D-二聚体、APTT、PT、TT均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发生出血事件有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INR、FIB、APTT、PT表达均为影响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是否有出血情况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INR、FIB、APTT、PT四项指标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21(95%CI:0.879~0.962),预测灵敏度为91.43%、特异性为83.43%。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改善患者凝血指标,降低患者出血发生率。其出血风险与INR、FIB、APTT、PT水平有关,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出血风险,有利于临床提前干预,从而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

    2025年06期 v.46 1419-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罗侠;包娟娟;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麟游县医院内二科2017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予以葛根素注射液,对照组未使用葛根素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侧支循环建立良好率和日常活动能力(BI)、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提高均值、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低切黏度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估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降低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辅助治疗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功能提升,并改善其脑血液循环状态,提高血管内皮功能,从而缓解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障碍。

    2025年06期 v.46 1423-1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血清CRP、ESR水平的影响

    胡越;

    目的:分析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加入来氟米特结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不良反应、CRP、ESR指标的差异。结果: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ESR变化幅度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关节肿胀、压痛、晨僵等症状。

    2025年06期 v.46 1426-1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沙利度胺联合同步放化疗对食管癌患者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

    彭清琴;

    目的:探究沙利度胺联合同步放化疗对食管癌患者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放疗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住院号的奇偶性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7例。两组均接受同步放化疗方案,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沙利度胺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外周血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血清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进行测定,并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对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近期疗效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IMP-1、VEGF-A、TGF-β、MMP-2均出现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而两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出现显著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和血液毒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同步放化疗应用于食管癌患者,可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显著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2025年06期 v.46 1430-1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吴晓婷;王欢;段建平;

    目的:比较宫腔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与口服地屈孕酮对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并探究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10例,采用平行对照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5例,患者均接受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治疗,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地屈孕酮,观察组患者于宫腔内放置曼月乐,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统计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月经失血图评分法(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9,P=0.647);110例患者术后复发共13例(11.81%),对照组1年内复发占比20.00%(11/55),高于观察组的3.63%(2/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年龄>35岁、多发子宫内膜息肉、口服地屈孕酮、体重指数(BMI)>24 kg/m~2者占比较未复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2.927,95%CI:1.775~4.825)、子宫内膜息肉数目(OR:2.801,95%CI:1.705~4.599)、术后孕激素治疗方案(OR:1.740,95%CI:1.029~2.942)、BMI值(OR:5.108,95%CI:3.142~8.306)是影响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相对口服地屈孕酮,宫腔内放置曼月乐环在改善患者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中的优势更显著,可有效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术后复发风险,安全性可靠。

    2025年06期 v.46 1433-1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组人脑利钠肽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何承健;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南康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74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层抽样分成观察组(87例)与对照组(8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用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呼吸困难评分及6 min步行试验(6-MWT)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有所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及6-MWT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3个月内观察组发生心绞痛再发、心力衰竭再住院以及心律失常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22.99%)低于对照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进行治疗可更加有效增强心功能水平,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运动耐受性,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效果确切。

    2025年06期 v.46 1437-1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醒脑静注射液对体外心肺复苏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廖小卒;钟轼;李斌飞;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应对体外心肺复苏(ECPR)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是否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分为醒脑静组和非醒脑静组,每组22例。收集患者的资料,体外膜肺氧合(ECMO)后1 h、24 h、48 h、72 h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评估患者ECMO后24 h和72 h最佳格拉斯评分及患者出院时神经功能结果。结果:50%患者幸存出院,40.9%的患者在出院时有良好的神经功能。两组患者在行ECMO后24 h和72 h的格拉斯哥评分、出院时神经功能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脑损伤标记物血清S-100蛋白、NSE蛋白在24 h内呈上升趋势,48 h候后呈下降趋势。醒脑静组S-100蛋白在24 h、48 h、72 h的表达少于非醒脑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醒脑静组NSE蛋白在48 h、72 h的表达少于非醒脑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炎性反应标志物血清TNF-α、IL-6在ECMO后24 h呈下降趋势。醒脑静组血清TNF-α在24 h, 48 h的表达少于非醒脑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醒脑静组IL-6在48 h、72 h的表达少于非醒脑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能减轻ECPR患者脑损伤及抑制炎性反应,可能不能改善患者出院时的神经功能和存活。

    2025年06期 v.46 1440-1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大肝癌的临床价值

    李建翠;阚璇;张娜;

    目的:比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非尼与TACE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短期存活率并分析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大肝癌患者116例,TACE组57例,TACE联合索拉非尼片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临床疗效、治疗半年后的存活率,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肝硬化原因、最大结节直径、结节分类、门静脉癌栓(PVTT)、肝内转移、肝外转移、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织(ECOG)评分、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CLC)和Child-Pugh分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TACE+索拉菲尼组(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0.9%、84.1%,分别高于TACE组的36.8%、 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TACE+索拉非尼组ORR和DCR分别为57.4%、34.0%,分别高于TACE组的78.0%、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TACE+索拉非尼组存活率为73.9%(51/69),高于TACE组存活率[43.9%(2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90,P<0.05)。TACE+索拉非尼组疾病进展率为34.8%(24/69),低于TACE组疾病进展率66.7%(3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90,P<0.001);PVTT、肝内转移、肝外转移、ECOG评分2分、BCLC分期C期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TACE+索拉非尼为影响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结论:TACE+索拉非尼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优于TACE,且为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为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案。

    2025年06期 v.46 1444-1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袁子豪;卢一铭;张琳;宋晓月;刘岩;陈红旭;高庆卓;邢新雨;李贺;赵南晰;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系列涉及肝脏脂质沉积过多的疾病,常伴有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血压异常和其他代谢紊乱~([1])。肝脏受损组织修复时,肝细胞被星状细胞产生的I型胶原取代,进而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病程发展至纤维化和肝硬化~([2]),带来严重后果。

    2025年06期 v.46 1448-1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膳食营养管理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研究进展

    冯光琴;欧东波;黄晓莲;

    <正>心力衰竭(HF)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和高护理成本的特点。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医疗进步延长了HF患者的生命,在快速增长的患者群体中,需要更有效、更广泛的策略来改善HF管理。目前临床对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营养治疗不规范,过度支持和支持不足同时存在;加强临床营养干预从而改善慢性HF(CHF)患者的心功能值得研究本文拟对膳食营养管理改善老年CHF患者心功能进行综述。

    2025年06期 v.46 1450-1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肌少性肥胖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王兆鹏;杨梅丽;门衡仝;吕春凤;刘敏;

    <正>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肌少性肥胖(SO)和2型糖尿病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日益关注的焦点。SO是指在肥胖的同时伴有肌肉质量减少和肌肉功能下降的一种复杂代谢状况~([1])。而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据报道,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将从2014年的4.22亿增加到2035年的至少5.92亿,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占全球糖尿病病例的90%,研究显示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为肥胖~([2])。

    2025年06期 v.46 1454-1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低剂量贝伐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进展

    向婷婷;刘勉纯;徐飞翠;敖永曦;

    <正>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10%~30%的NSCLC患者在病程中脑部受累~([1]),在疾病过程中,高达50%的患者会出现脑转移~([2]),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中位时间为 11 个月~([3]),其恶性程度强,肿瘤进展快,预后效果差。由于脑转移是脑外的原发恶性肿瘤向脑膜发生转移、向蛛网膜及软脑膜发生浸润,脑肿瘤有其独特的细胞类型、解剖结构、代谢限制和免疫环境,即肿瘤微环境~([4-5]),已转移至脑部的不同癌症类型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并导致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

    2025年06期 v.46 1459-1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男性隐匿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纪帅冲;赵向东;路科文;杨佩;王跃欣;

    <正>乳腺癌(BC)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约占每年女性新发癌症的30%。最新研究表明,BC的发病率正在以每年0.5%的速度增长~[1]。然而,男性乳腺癌(MBC)并不多见,约占所有BC病例的1%,占所有男性恶性肿瘤的比例不足1%~([2-3])。

    2025年06期 v.46 1464-1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精度生物检测技术的系统化整合:温控扩展、荧光灵敏度提升与定量标准化研究进展

    杨坤鹏;赵晖;王雷;王哲;蔡承伦;吕佩昀;王宝;

    <正>生物检测技术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基础,其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诊断结果的准确性。随着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快速发展,对生物检测技术的精度要求日益提高。高精度生物检测技术的系统化整合不仅需要优化各项技术的关键参数,还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化体系,以确保不同实验室、不同设备之间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2025年06期 v.46 1466-1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调控抑郁症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何佩宜;陈聪;

    <正>抑郁症归类为情绪类疾病,在传统中医学中被归入“郁证”与“百合证”~([1]),当抑郁发生时其典型症状包括动力减弱、思考缓慢及心境沉重~([2])。若抑郁症状未能得到适时心理干预,患者可能会陷入负面思维循环,进而出现自我和对他人的危害性想法,社会压力的增加导致抑郁症患者数量年年上升,目前已超过上亿人群。

    2025年06期 v.46 1469-1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奇综合征相关结直肠癌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何夏连;张小茜;

    <正>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CRC)是男性第三大、女性第二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2020年,CRC占全球癌症发病率的10.0%,占癌症死亡人数的9.4%,仅低于占死亡人数18%的肺癌~([2])。林奇综合征(LS)是由DNA错配修复(MMR)基因的胚系突变造成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外显率在80%~85%之间~([3]),其特征主要是对CRC及子宫内膜癌的易感性。

    2025年06期 v.46 1472-1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FSTL1-Dip2a与肿瘤发生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周月;张智慧;张继旭;杨坤鹏;祁冰雪;张景斌;芦小单;丁亦男;

    <正>卵泡抑素样蛋白(FSTL)1是一种分泌到细胞外的细胞外糖蛋白,除了在血液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还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包括对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迁移等的调控。非连接相互作用蛋白(DIP)2是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家族,Dip2a是DIP2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已有研究证实Dip2a是FSTL1的高亲和力受体,近年来被发现与肿瘤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1])。

    2025年06期 v.46 1476-1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消化道出血发病病因、风险评估与内镜治疗的应用进展

    赖丽琴;

    <正>下消化道出血,一般指人体消化系统十二指肠以下部位出血,包括大肠、小肠出血,其发病率较上消化道出血低,但也较为常见,且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与上消化道出血不同~([1])。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复杂,存在较高死亡风险,明确病因、精确风险评估,针对性进行内镜治疗,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下消化道出血临床危害,提升临床预后~([2])。

    2025年06期 v.46 1480-1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脑卒中后足下垂及内翻畸形的现代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张金浩;郭晓燕;闫平平;范鹏鹏;康慧;王勤;

    <正>脑卒中在中医上称之为“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经济负担的特点~([1])。脑卒中后足下垂及内翻畸形是影响患者步态及平衡功能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对脑卒中后患者出现足下垂内翻症状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康复评定,现代康复治疗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相关康复治疗提供借鉴。

    2025年06期 v.46 1483-1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维持治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

    闻一格;曾瀚庆;

    <正>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并且具有显著异质性,大部分患者在采用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常规化疗后可达到完全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复发或难治问题。大约超过30%的患者将会复发,这些一线治疗后复发的患者预后较差~([1])。

    2025年06期 v.46 1486-1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无症状胆囊结石发生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进展

    许俊男;

    <正>胆囊结石是我国最为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之一,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约为 10%~([1])。而在欧洲范围内,其发病率高达20%~([2])。无症状胆囊结石是指胆囊内存在结石,但患者没有明显的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临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些结石一般在体检或因其他原因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 等)时被偶然发现。虽然无症状胆囊结石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其具有一定潜在的致病风险~([3-4])。

    2025年06期 v.46 1492-1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护理研究

  • 多学科团队谵妄管理模式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预后的干预效果

    耿丽;付会敏;胡琼;王伟;夏俊;辛凤;胡柳;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谵妄管理模式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ICU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谵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团队谵妄管理,通过术前评估、术中脑灌注、神经功能监测、术后早期谵妄评估及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留观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团队谵妄管理模式降低了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发生风险,减少了机械通气时间、ICU留观时长和住院时间,改善了患者结局。

    2025年06期 v.46 1496-1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溶栓治疗就医延迟相关高危因素及防护对策

    吴晓鹭;谢文莉;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急诊溶栓治疗就医延迟相关高危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东海院区收治的10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急诊溶栓治疗就医延迟情况分为就医延迟组与非就医延迟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居住方式、居住地、转运方式、文化程度、首发症状严重程度、首诊医院、医护人员防治意识、焦虑或抑郁、疾病相关知识宣教等多方面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待获得有统计学差异的项目后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AIS患者急诊溶栓治疗就医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共53例发生就医延迟,发生率为53.00%(53/100);两组年龄、居住方式、居住地、首发症状、首诊医院、医护人员防治意识、焦虑或抑郁、疾病相关知识宣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急诊溶栓治疗就医延迟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存在差异的年龄、居住方式、居住地、首发症状严重程度、首诊医院、医护人员防治意识、焦虑或抑郁、疾病相关知识宣教作为自变量,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居住方式独居、居住地农村、首发症状严重程度轻微、首诊医院乡镇医院、医护人员防治意识欠佳、焦虑或抑郁、未接受过疾病相关知识宣教为影响AIS患者急诊溶栓治疗就医延迟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结论:AIS患者急诊溶栓治疗就医延迟比例较高,与年龄≥70岁、居住方式独居、居住地农村、首发症状严重程度轻微、首诊医院乡镇医院、医护人员防治意识欠佳、焦虑或抑郁、未接受过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关系密切,还需做好针对性干预,提高救治及时率。

    2025年06期 v.46 1500-1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营养康复护理对肝癌患者营养状态、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庞康凤;秦玫珍;邓春梅;杨小曲;蔡朋株;陈海婷;梁小玲;

    目的:探讨营养康复护理对肝癌患者营养状态、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肝癌患者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营养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水平、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生活质量量表总分、Herth希望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进行营养康复护理,可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术后营养状态。

    2025年06期 v.46 1504-1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Hogan理论护理模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影响

    穆乐;葛海波;

    目的:探讨基于Hogan理论护理模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14例,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将2023年1~8月的5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3年9月~2024年4月57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基于Hogan理论护理模式。分别于纳入研究后24 h内(干预前)、术后3个月随访时(干预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中文版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ST022)评估。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评分以及各维度评分,QLQ-ST022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5.15±0.52)d vs(7.91±0.68)d]、导尿管拔除时间[(16.09±1.49)h vs(21.46±2.28)h]及下床活动时间[(1.38±0.40)h vs(3.74±0.46)h]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基于Hogan理论护理模式可有效改胃癌根治术后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加速术后恢复。

    2025年06期 v.46 1507-1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雅安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健康管理现状研究

    李爽境;王静;

    目的:了解雅安市老年人高血压患病、健康管理认知情况和健康管理需求情况,为该地区高血压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2年9月~2023年9月在雅安市雨城区青江街道随机抽取60岁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及相关疾病情况、膳食营养状况、知识-态度-行为、高血压知晓情况、治疗情况、控制情况、自我管理现状和健康管理需求。结果:发放问卷共1 050份,回收有效问卷990份,问卷回收率为94.2%;高血压发生率为32.8%(325/990),高血压的知晓率为54.1%(176/325)、治疗率为57.5%(187/325)、控制率为53.3%(173/325);高血压患者吸烟、饮酒和肥胖比例均高于非高血压人群;其健康管理需求中对用药指导、膳食指导和定期检查需求较高,对心理疏导需求较低。结论:雅安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发生率较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好,高血压人群自我健康管理意识较好,对健康管理需求较高。

    2025年06期 v.46 1510-1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综合评估干预对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邵华;郑强霞;

    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干预对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患者自我照顾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接受基于老年综合评估干预。1个月后,对比两组代谢相关指标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饮食行为、用药行为、血糖监测、运动行为、足部护理及抽烟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老年综合评估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代谢相关指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改善患者生理状态,提高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

    2025年06期 v.46 1514-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八段锦联合耳穴埋豆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谭丽;黄芬;王玉琴;范玲;

    目的:探讨八段锦联合耳穴埋豆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理痛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98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联合组在其干预基础上予以八段锦、耳穴埋豆联合干预,对比两组血糖水平、心理痛苦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FBG)均降低,且联合组2 hPG、HbA1c与FB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DDS各维度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DDS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增高,且联合组SF-36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与耳穴埋豆联合用于T2DM有利于调节患者血糖水平,减轻其心理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5年06期 v.46 1517-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饮食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社区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水平的影响

    邬君芳;

    目的:探讨饮食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社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疾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饮食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对疾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控制血糖水平、不良情绪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各时间段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情绪状态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社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导联合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增加患者疾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状态,并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2025年06期 v.46 1520-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学与管理

  • 《基础医学概论》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郭军鹏;王文奇;苏鑫;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基础医学概论》作为医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课时少、内容多、学科覆盖面广等特点,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结合传统课堂的互动性与深度讲解,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该文从教学优势、设计原则、网络课程建设、实施路径及预期效果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基础医学概论》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旨在为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v.46 1523-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PBL联合SP模式和Seminar教学法在中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宇汝翠;吴瑞影;李金虎;

    目的:分析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联合标准化病人(SP)模式和Seminar教学法在中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中医学实践的50名学生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名。对照组采用PBL联合SP模式。观察组采用PBL+SP模式+Seminar教学法。比较两组学习效果(知识水平、相关技能水平、学习态度)及学生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知识水平、相关技能水平、学习态度及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联合SP模式和Seminar教学法可提升中医学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好,满意度高。

    2025年06期 v.46 1526-1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吉林省三级医院评审体系研究

    于海涛;吴昊;徐博;佟学颖;

    目的:旨在构建吉林省三级医院评审体系,探讨和优化吉林省医院评审工作流程,完善工作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强化评审工作质效,并促进各层级医疗机构通过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及时发现并改进医院发展建设中的短板,助力医院管理模式的转变和医疗质量的提升。方法: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调研、专家咨询和试评审等方式,分析了国内外医院评审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特别是吉林省内不同规模、不同办医主体、不同分类的医疗机构评审标准及工作流程。研究内容涵盖医院评审制度的建立、评审流程的规范、信息化评审模式的探索,以及对医院管理水平、医疗质量和服务意识的改进情况的调研。结果:吉林省医院评审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包括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医院运行存在风险、参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等。针对这些问题,评审专家组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通过培训和宣贯活动,提升了医院的迎评意识和工作标准。参加试评审的某医院经过整改后,被评定为三级甲等医院,解决了该地区无三级甲等医院的历史问题。结论:成功建立起了针对吉林省三级医院的评审体系,并认为医院等级评审作为政府进行行业监管、强化医院管理的核心行政手段,对于促进医院的内涵发展、优化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以及助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建议医疗机构积极顺应新的评审标准,承担起依法执业和自我管理的首要责任,注重评审周期内数据的质量控制,以实际和高效的方式对待现场评审,并且提升医院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医院等级评审是一个不断循环、动态更新的过程,应当关注评审前、评审中和评审后的各项工作,从而确保医院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2025年06期 v.46 1529-1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